1. 方案背景
河道水位监测系统对河流的水雨情进行全天候在线监测,对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流域面积超过100km2,且河流沿岸为县、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区、重要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的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,在山洪易发溪河两岸的乡镇上游控制段新建自动水位雨量站;监测中心应用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处理,并无缝对接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。
河道水位监测系统是实时掌握河道水情变化,科学预警洪涝灾害、提升防汛指挥能力、降低雨洪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。河道水位监测系统的应用,大大提高了该市的防汛信息化水平、提升了防汛决策和指挥能力。
2. 系统组成
2.1. 系统架构
监测数据通过GSM/GPRS传输信道自动发送到省防汛通讯平台。系统实现远程监控,提高了监测的及时性与准确性,保障了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和防汛水位预报预警;云平台和手机软件,方便了基层水管人员使用操作,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。
系统主要由水情监测站、通信网络和监测中心三部分组成
2.1.1. 水情监测站
2.1.1.1. 雷达水位计
雷达水位计实现河道连续精确的水位监测。采用一体化集成结构,简洁、轻便、安装和调试便利,兼具防水防雷抗震抗腐蚀能力,能适用于各种极端天气环境。对水位计的技术要求是:
a、测量范围:55米
b、发射频率:24~26GHz
c、测量分辨率:1mm
d、测量精度:±5mm
e、发射角:10°
f、天线类型:80mm平面阵列天线
g、通信接口:RS485(Modbus)
h、工作电压:DC 12V
i、防护等级:IP68
2.1.1.2. 遥测终端
现场水位遥测站可定时自报或按设定的条件主动上传数据,自动响应中心站召测指令上传数据。现场全中文显示水雨情数据,包括当前数据、历史数据、系统信息。具有记录功能,可按设定的要求,记录各类数据。大容量数据固态存储,可由中心站远端调用或现场读取。对终端的技术要求是:
a、现场手动设置各种运行模式和参数
b、接受中心站远程设置和控制指令
c、实时时钟自动校对和调整功能
d、可连接多种传感器,包括水位计、雨量计、风向风速仪等各种水文、气象传感器
e、支持多种通信方式,如GSM短信、GPRS/CDMA、北斗卫星等
f、支持多组串行接口,包括4组RS232接口,2组RS485接口
g、支持可控电源输出,包括1组5V/1A、1组12V/5A和2组12V/1A输出接口
h、太阳能供电,保证在无人值守条件下的长期稳定运行,内置太阳能控制模块
i、须取得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
j、工作电压:DC 12V
k、通信协议:支持SL651水文协议
l、值守功耗:小于等于0.7mA(电池电压12V时)
m、工作电流:小于等于6mA(不含通信)
2.1.1.3. 无线通信模块
提供TCP/IP之上的无线数据传输通道,实现遥测终端和中心控制系统间的数据无线传输,轻松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。对无线通信模块的技术要求是:
a、协议:支持TCP、UDP网络协议;
b、GPRS网络传输速率:上行:最大42.8kbps;下行:最大85.6kbps;
c、工作电压:DC 12V;
d、数据接口:RS232/RS485;
e、工作温度:-30℃~75℃;
2.1.1.4. 蓄电池
自动遥测站采用12V蓄电池供电,对电源的设计要求是:
a、电压:允许变幅-10%~+20%;
b、电流:发射机功率5W(GSM)时,应能瞬间提供3A电流;
c、容量:全部由电池供电时,应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30天以上,用太阳能浮充蓄电池供电,应保证设备能长期可靠工作。
2.1.1.5. 太阳能板
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,具有体积小、可靠性高、寿命长、无环境污染、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。它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多个连接起来组成方阵使用,与蓄电池配合可作为直流电源连续使用。
遥测站太阳能电源系统的设计,由于无人看守,且要求连续不间断供电,考虑计算负载的日用电量、太阳能电池修正系数(考虑灰尘、气候、蓄电池特性)等方面的影响,采用不小于20W的太阳能电池板。
2.1.2. 通信网络
利用GPRS/GSM(或CDMA、4G、光纤)网络将现场数据信息实时发送给监测中心。
2.1.3. 监测中心
监测中心服务器布设“灌溉渠道水位监测系统”软件,接收、存储、展示、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。
“山洪灾害水位监测系统”软件将监测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在WEB端、移动端进行展示,供用户实时了解水位、流量、雨量等信息,并可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、统计、分析。
3. 站点安装
3.1. 配套土建设施
3.1.1. 土建的基本任务
土建的基本任务是为系统设备提供必须的工作环境。土建的基本任务包括下列内容:
a、立杆支架的建设;
b、避雷针和接地网的建设。
3.1.2. 对土建的基本要求
a、测站站址选择应首先满足水文情报的需要,同时要照顾到通信条件,交通条件以及管理和维护条件;
b、测站站址应选在规定的洪水淹没标准线以上,并避开泥石流和地基塌陷危险的地点;
c、设备地网和避雷地网分开建设,两地网相距5m以上,也可以在地下设备接地体作避雷接地体连在一起。两接地体是否相连,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;
d、立杆要满足最大水位变化范围,立杆要求结构牢固、防冲;
3.1.3. 避雷针和接地网的建设要求
a、天线塔(杆)上均应装设避雷针,避雷针与地网焊接牢靠。
b、天线体应与避雷针引线绝缘。
c、避雷针的最高点应比天线最高点高出3~5m以上。
d、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35°~45°角锥体。
4. 系统特点
4.1. 一体化服务
一体化软、硬件解决方案,提供从数据监测、传输、处理、整编、存储、分析、展现服务到业务应用的一系列规范化全流程服务。
4.2. 一体化监测站
一体化监测站,可靠性高,安装简单,无需分段串接,可方便实现大量程 ,无需集成,安装方便,成本优廉。防尘、防水、防雷,可适应野外阴雨潮湿等恶劣工作环境。
4.3. 多样通信方式
系统支持2G/3G/4G/5G移动通讯、短信报警、北斗卫星等多种通讯传输方式。各级监测中心可分别与被授权管理的监测点进行通讯。
4.4. 报警联动
水位、降雨量等数据超过告警上限时,监测点主动向上级告警。
4.5. 分级管理
雷达水位监测数据便捷接入平台,具有数据分级管理功能,监测点管理等功能,平台即时查看设备监测数据和运行状态,轻松实现设备远程监控管理;快速部署上线,弹性可扩展,实现通用化和定制化业务应用。
4.6. 供电形式灵活
根据现场情况,可灵活选用市电、太阳能、电池等方式为设备供电。